家庭適應篇│系列一:引導孩子發展彈性思維

家庭適應篇│系列一:引導孩子發展彈性思維

從遊戲到生活的五大技巧

文 / 張壬申 臨床心理師|轉轉心理治療所

孩子和你一起玩時,是否經常堅持自己的意見呢?
孩子會不會有時候感到不公平,煩躁生氣很長時間呢?
孩子會不會堅持去公園玩,當下雨無法出門玩就大哭,不哭了之後仍然整天抱怨不停呢?

培養孩子轉換想法的能力,有助於更靈活地應對各種人際情境或問題,還能改變情緒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認知彈性不足的引導方式:

首先,我們觀察孩子的生活經驗,理解他們不配合或哭鬧的原因,例如:為了尋求他人的關注或妥協、認知彈性能力不足。

如果是認知彈性的能力不足,我們邀請爸爸媽媽嘗試以下的練習,引導孩子擴增彈性。

  1. 生活情境的擴增彈性:
    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與描述孩子發生的事情,聆聽與同理他們的感受。在情緒平靜之後,提供不一樣的想法。
    例如:「我知道你比弟弟少吃了一塊餅乾,覺得好難過,不過你讓弟弟多吃一塊餅乾,說不定他會配合你玩你喜歡的玩具喔!」
  2. 遊戲情境的擴增彈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偏好的玩法,這很正常的。然而,會不會固持己見而影響合作或互動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遊戲中改變玩法,並給予新的觀點。
    例如:孩子都只想選紅色的球時,我們可以鼓勵他:「搜集不同顏色的球,變成彩虹也很美呀」。或是,孩子只想依照特定的路線滑動玩具車,並要求別人配合時,我們可以引導他觀察另一條路線:「或許先經過加油站加油,等等再開這條路回來也不錯呀!」
  3. 輸贏情境的擴增彈性:
    平時和孩子討論「萬一比賽輸了,希望爸爸媽媽怎麼幫忙你心情好一些?」,也引導孩子將注意力焦點放在「過程的成長」,而非過度著重「輸贏的結果」。
    當比賽輸了,嘗試平時討論的情緒紓緩活動,緩和情緒後再引導轉換觀點。當孩子願意「再試一次」,甚至嘗試不同方法,我們必須給予大大的肯定。
  4. 挑戰情境的擴增彈性: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提供少量協助的情況下,鼓勵他們「停下來、想一想」,思考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並自主嘗試,增加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5. 進退適中:
    引導孩子增加彈性是漸進的過程,並不是每次都會立即成功,孩子都會接受調整。
    您可以根據情境決定您的應對方式,與孩子一同彈性思考。想一想是否在保持良好關係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孩子轉換觀點,或者先轉移注意力,待在適當的時候再討論。
    請記得,當孩子能自主或在引導下轉換想法時,一定要給予具體的稱讚喔。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您引導孩子培養更具彈性的心智,讓孩子更好地適應人際關係和調適情緒。

若想進一步瞭解兒童心理治療/大腦訓練或親職教養諮詢,歡迎諮詢轉轉心理治療所,我們會依據您的需求和時間,安排具有相關專長的臨床心理師。

⭐️ 點此預約轉轉心理治療所 ⭐️

📖延伸閱讀
▸ 家庭適應篇│系列二:拖延行為背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