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適應篇│系列二:拖延行為背後的秘密

家庭適應篇│系列二:拖延行為背後的秘密

文 / 張壬申 臨床心理師|轉轉心理治療所

「被提醒的事情都不立刻去做,最後也忘記要做什麼」
「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拖到睡前才寫作業」
「要早點決定的事情拖拖拉拉,拖到最後一刻才決定」

您的孩子是否出現這些狀況呢?
我們先試著釐清及掌握原因,許多不同的原因會導致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例如:執行功能不佳,或事先設想的能力不足。

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涵蓋的能力像是:

  1. 衝動控制(抑制不相關的事物,避免分心)
  2. 工作記憶(記住當下要做的事)
  3. 組織計畫(制定具體且合理的目標,並擬定步驟計畫,依循計畫執行)
  4. 啟動(具備行動的動機)
  5. 自我監控(自我覺察認知、情緒以及行為,並試圖調整以符合環境要求)
  6. 延宕滿足(控制立即獲得滿足的衝動,來為了長遠且更好的目標努力)

當執行功能不足,孩子可能會容易分心、立刻去做喜歡的事、記不住大人交代的指令、不易擬定適切計畫並依序完成、不要不緊、無法覺察與調整情緒……,導致拖拖拉拉,沒有時間感。

事先設想(Episodic foresight):

藉由過往的記憶(episodic memory)去做推論或想像,思考自己在未來的情境可能的經驗。當孩子無法透過事先設想,試著預測拖延的後果或不拖延的好處,則不易提升動機做當下該做的事情。

臨床心理師會協助您瞭解拖延行為背後的原因,掌握原因後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的能力。同時,臨床心理師也會與您討論如何具體應對孩子的拖延行為,協助您建立明確的原則,同時適時傾聽及回應孩子的需求
當我們精準提升孩子的能力,並建立良好的教養環境,拖延行為就會逐漸改善喔!

若想進一步瞭解兒童心理治療/大腦訓練或親職教養諮詢,歡迎諮詢轉轉心理治療所,我們會依據您的需求和時間,安排具有相關專長的臨床心理師。

⭐️ 點此預約轉轉心理治療所 ⭐️

參考文獻

Fuke, T. S., Kamber, E., Alunni, M., & Mahy, C. E. (2023). The emergence of procrastin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Relations with executive control and future-oriented cogni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59(3), 579.
Wang, J. (2022, January). Meta-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Parenting Style. In 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edia Communication (SDMC 2021) (pp. 718-723). Atlantis Press.

📖延伸閱讀
▸ 家庭適應篇│系列一:引導孩子發展彈性思維
▸ 家庭適應篇│系列三:「孩子的物品總是雜亂無章?」– 居家大腦訓練活動,透過整理物品訓練執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