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腦傷後記憶困擾─神經心理復健(NPR)

中風/腦傷後記憶困擾──神經心理復健 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PR)

文 / 吳家昀 臨床心理師 |轉轉心理治療所

「我現在什麼都記不得,變笨了。」黃先生邊說,邊挨著四爪拐助行器踏進治療室。中風後難以穩妥控制肌力的黃先生,只能在就定位後一屁股重重坐進椅子,同時落下一道沉重的問句:「老師,我智商降低了嗎?」

生病後最讓黃先生難受的並非生理限制,而是「腦袋變遲鈍」,黃先生說:「以前很快就能解決問題,現在連同事告訴我最近部門出什麼狀況,我下一秒就忘了。」

中風或腦部受傷,研究指出至多 80% 以上的人有記憶困擾。

血管就像河川,有不同大小粗細的分支流經各個腦區,維持我們日常的腦心智運作,包含專注、記憶、理解、表達、規劃、問題解決、執行能力……等。當河川堵住或暴漲,不僅那附近的區域,上下游的環境也可能連帶受影響。

我告訴黃先生:『受傷了當然會感覺能力大不如前。你從一開始動手術只能躺床,再累都還是努力復健,直到能坐輪椅也沒有鬆懈,現在才有辦法自己行動,這種不放棄的堅持才是最了不起的。』黃先生聽著,眼神逐漸清晰。

『腦袋也跟身體一樣,受傷就需要休養和復健,沒人能一下子做到100分。你來這邊,我們一起做記憶力的練習,一起討論生活跟工作可以用哪些方式幫忙減少忘東忘西,一起慢慢把自主權跟掌控感找回來。身體有運動復健,腦袋我們做神經心理復健。』

「神經心理復健。」黃先生跟著重複一次,聲音多了一份堅毅。即使生病了,也必定有相對良好的能力與原先的優點存在,那麼這趟神經心理復健的旅程,具體要做哪些練習呢?

【直接的功能強化】

臨床心理師將精準評估黃先生目前的腦心智功能狀況,瞭解其記憶系統哪一端有困擾(如:是忘記前兩秒的事?忘記明天該做的事?還是都有?),並提供客製化的記憶訓練模組。

【額外的輔助工具】

根據黃先生的習慣,共同討論如何運用紙筆或其他裝置協助減少記憶量的負荷,讓黃先生叱吒職場的規劃、決策與執行力依然能夠表現出來。

【返家後自主練習】

與黃先生討論如何使用生活中原有的素材,在家中進行記憶力與腦心智功能訓練,並自主記錄練習狀況,熟悉後也鼓勵黃先生與臨床心理師討論自行調整練習份量與難度的策略。

【自我效能的提升】

當黃先生在治療與自主復健當中累積成功經驗後,將形成正向循環,更加掌握自身狀態(知道什麼狀況該用什麼方式做有效處理),提升自主性、成就感與效能感,與現況和平共存,甚至創造新的生活樣態。

在身邊親友、同僚、專業醫療團隊給予支持之下,相信黃先生那份熬過許多困難的韌性,也能帶著他與疾病共處,找到新的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創傷後成長。

若想進一步了解中風/腦傷對記憶力的影響,歡迎諮詢轉轉心理治療所,我們會依據您的需求和時間,安排具有神經心理復健專長的臨床心理師。

⭐️ 點此預約轉轉心理治療所 ⭐️

參考文獻

  • Cicerone, K. D., Goldin, Y., Ganci, K., Rosenbaum, A., Wethe, J. V., Langenbahn, D. M., … & Harley, J. P. (2019). Evidence-base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2009 through 2014.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100(8), 1515-1533.
  • Gopi, Y., Wilding, E., & Madan, C. R. (2022). Memory rehabilitation: restorative, specific 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ensatory, and holistic approaches. Cognitive Processing, 23(4), 537-557.
  • Sun, J. H., Tan, L., & Yu, J. T. (2014).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epidemiology,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8).